“朝霞映在陽澄湖上,蘆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全憑著勞動人民一雙手,畫出了錦秀江南魚米鄉。”耳畔環繞著沙家浜經典唱段,日前,第一黨支部黨員干部帶著滿滿的期待,開啟難忘的紅色教育之旅。
沙家浜位于江蘇常熟市南,抗戰時期沙家浜成為蘇常太抗日游擊根據地中心,新四軍在此留下了戰斗足跡。以沙家浜革命故事為原型創作的現代京劇《沙家浜》唱紅大江南北。我們首先參觀了由葉飛將軍題詞的照壁,確立了沙家浜的革命歷史地位,葉將軍寫道“”沙家浜的意義在于滬寧鐵路武進以東直到上海地區能否建立抗日根據地,開展抗日游擊戰爭,發展壯大人民抗日武裝力量。1939年5月,新四軍六團以江抗名義東進,建立了以陽澄湖為中心的蘇、常、太根據地以及澄、錫、虞、嘉定、青浦根據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在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我們一起追憶了革命先烈在沙家浜開展游擊戰爭的革命事跡,難以想象漁民之鄉昔日腥風血雨、民不聊生,共產黨帶領的共產主義革命,是一場集民心、民意、民力為一體的革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蘆葦蕩的小船上,我們領略了交錯的河港和茂密的蘆葦,形成了狹長幽深而曲折的羊腸水道。置身其中,我們仿佛體會到了當年新四軍轉戰蘆葦蕩的機智與勇敢。不禁感慨,這片起伏如畫的蘆葦蕩,昔日曾以至死不渝的忠誠,抵御鬼子的槍林彈雨,護衛著新四軍傷員。瞬間,讓我們感覺到這片湖水滿滿的溫度,守護正義,展現自然力量之偉大。這片蘆葦含蓄深沉,卻見證了革命軍民的魚水深情,留下這段美好的故事,教育著一代又一代的后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