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外貿企業曾是我國對外貿易戰線的主力,為我國的出口創匯和新產品新技術的引進立下過汗馬功勞。但自中國加入WTO后,外貿企業的準入由審批制轉為備案登記制,外貿經營主體也就進入了多元化時代,個體企業,私營企業,生產企業,跨國公司紛紛加入外貿隊伍中來。各路企業完全憑著自己的實力和特點,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國有外貿公司經營環境日趨惡化,甚至面臨著生存挑戰。
有人一度認為,在這樣充分競爭的行業,完全沒有必要搞什么廉潔從業,市場需求什么我們就提供什么,什么樣的做法來錢快,我們也沒必要束縛自己的手腳。但國有外貿企業首先也是國有企業。在國有企業全面開展廉潔從業是我黨加強國有企業反腐倡廉建設、維護國家和全體人民的利益的一貫方針和重要舉措。國有外貿公司當然也不能例外。同時具有國有身份的外貿公司如果沒有廉潔從業這個免疫抗體,任其發展最后的結果只會是百病纏身,死路一條。前幾年徽商集團的窩案就是最好的例證。相反,那些堅守廉潔從業底線的國有外貿公司,反而會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機會,逐步發展壯大自己。如何在國有外貿企業搞好廉潔從業,讓全體員工包括領導真正做到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本人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領導帶頭。身教重于言傳。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一個單位的廉政風氣主要取決于這個單位的一把手及其他高管,取決于關健少數。要求員工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杜絕假大空,否則上行下效,后患無窮。
教育先行。廉潔從業,其主旨是讓從業人員干干凈凈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可以根據外貿企業年輕員工多、思想活躍、可塑性強的特點,充分利用視頻、網絡、墻報、會議、參觀等形式,持之以恒地開展豐富多彩的廉潔教育活動,營造健康向上、風清氣正的企業文化。
令行禁止。與時俱進有針對性地完善制定各項規章制度,真正做到令行禁止。如果一時還不具備完全可以實施的方案和政策,可以暫緩推出。避免政策推出后,給人的感覺是,規章制度可以不執行或可以打折執行。長此以往,禁區會一個一個突破,制度也就形同虛設了。
敢于亮劍。人性的一些固有弱點如貪婪自私,從古至今,從中到外,一直伴隨我們人類社會,概莫能外。對于一些貪腐份子和火中取粟者,各級黨委和紀委要敢于亮劍善于亮劍,絕不能關健時候把板子高高舉起又輕輕放下,形成破窗效應。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如果違規違紀,更應嚴格處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違紀面前罪加一等。
改革創新。不可否認,嚴格落實廉潔從業會讓一些灰色或不規范的業務無法在國有外貿企業繼續延續下去,一些個體或民營企業利用自身的優勢反而打擦邊球,闖黃線甚至紅線,搶外貿這快蛋糕。國有外貿企業必須揚長避短,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優勢,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樣芝麻雖丟了,但可以撿到更多的西瓜。否則,面對蠶食,消極應付,無所作為,最后一定是死路一條,關門大吉。
惠顧于民。發展是硬道理。任何一項政策或措施的施行,一定是要讓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企業不斷發展,群眾得到實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果我們的政策措施,看起來很高大上,但口惠而實不至,讓群眾感受不到待遇的提高、生活的改善,那么這些政策措施就不是好的政策措施,注定也不會持續太久。只有讓廉潔從業出發展、出效益,出實惠,廣大干部群眾才會積極參與和支持。我理解的廉潔從業,就是國有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和各級黨政干部自己當苦行僧,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而不是相反。
誠然,廉潔從業是一篇大文章。國有外貿企業如何結合廉潔從業將自己的主業做大做強,既要合法合規,又要盡可能地滿足市場和客戶的需求,每個企業應該有每個企業的特色和做法,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但也必須要有底線思維:高壓線不能碰,禁區不能闖。
(紀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