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期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這既是總書記對當代青年在國家建設、事業發展中的巨大作用的高度概括,更是對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寄語一代青年,很多寄語已經成為勵志人生的經典。他曾在五四青年節前夕出:“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長,前進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緩流也有險灘,有麗日也有風雨,有喜悅也有哀傷。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為了理想能堅持、不懈怠,才能創造無愧于時代的人生。”這般具有詩意和哲理的寄語,確實讓人豪情滿懷。總書記激勵年輕人用“奮斗”踐行無悔的青春,就是期望廣大青年要有披荊斬棘的勇氣。
近年來,對于年輕人思想的缺失、行為的偏激,都讓一些“過來人”扼腕嘆息,似乎,在本來國泰民安的這天,“青春”已經演繹為爾虞我詐、欺蒙拐騙、暴力傾向,甚至是精神的頹唐,道德的淪陷。鑒于此類種種,有人撿來魯迅先生的話以示慨嘆:“長此以往,國將不國”。然而,我們的當下青年,真的就如此“不堪”乎?非也!不是么,隨著干部隊伍的年輕化、知識化,青年人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作用更加凸顯。每每走進校園或黨政機關大院,一股青春的氣息就迎面撲來,那一群青年男女,撐起了一片時代的藍天。
這些朝氣蓬勃的青年,自從走上工作崗位的那一刻,就把青春交給了黨和人民。他們固然喜歡平川跑馬,緩流戲水,但更多的卻要去攀越崇山峻嶺,戰勝激流險灘。這就要求年輕干部們,要練就一雙“打虎手”,鍛造一把“斬龍劍”,唯有要透過學習、實踐,并為理想而“奮斗”,才有資本去戰勝前進道路上的重重困難。目前,“兩學一做”需要像登山一樣一步一個腳印地走;“脫貧攻堅”中也有不少險灘、暗礁,需要因地制宜地去解決。應對如此艱巨的時代重任,青年一代將無所畏懼地勇往直前。
“我的青春我作主”,應對困難而無所畏懼的青春才是有內涵的青春,有詩意的青春。有人說此刻的年輕人喪失了斗志,那是沒有走進他們;只有真正走進他們,才感受得到他們火熱的激情和心中那團燃燒的陽光。“不經風雨,怎見彩虹”,林清玄說:“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當今的年輕人,個性是走上“領導崗位”的年輕人,將面臨著更多“不確定”的“風雨”,就更應當在風雨中磨練自己,使自己具有堅定的擔當,胸懷凌云的壯志。
此刻,又不禁憶起了當年讀過的《青春之歌》來。從林道靜等一批進步青年的身上,深深地感受到了那個時代愛國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感受到了他們敢于沖破牢籠奮然前行的氣概。“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總書記的諄諄教導,在廣大青年心中灑下一片燦爛的陽光。一代青年,當飽蘸激情,描繪祖國建設的宏偉藍圖;懷揣夢想,在民族復興的路上唱響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路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