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現代企業制度?百度將“現代企業制度”定義為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企業法人制度為主體,以公司制度為核心,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條件的新型企業制度。我們可以看出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的四大特征是: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在較為具體的層面來說,大體可包括以下內容:一是企業通常實行公司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由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經理人員組成的相互依賴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結構,并有效運轉。二是企業以生產經營為主要職能,有明確的盈利目標,各級管理人員和一般職工按經營業績和勞動貢獻獲取收益,住房分配、養老、醫療及其他福利事業由市場、社會或政府機構承擔。三是企業具有合理的組織結構,在生產、供銷、財務、研究開發、質量控制、勞動人事等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和機制。
國企改革為什么必須完善現代企業制度?討論此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楚現代企業制度與傳統的國有企業制度不同點。一是現代企業制度國家依其出資額承擔有限責任,政企分開,政府不再承擔無限責任,企業不再全面依賴政府;二是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起由股東大會等構成的相互依賴又相互制衡的治理結構,改變以往企業領導體制上權利不明、責任不清的狀況;三是企業以生產經營為主要職責,有明確的盈利目標,改變以往職工全面依賴企業,企業對職工承擔無限責任的狀況;四是企業按照市場競爭的要求,形成適宜的企業組織形式和科學的內部管理制度,不再是政府行政體系附屬物;五是企業各種生產要素有足夠的開放性和流動性,與外部的資本等市場和生產要素相配合,使企業結構得以優化,競爭力得到有效提高,而不再是封閉呆滯,無法形成優勝劣汰。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我國國有企業發展已經歷了兩輪改革。第一輪主要是通過關停并轉,使大多數的虧損國企擺脫困境,堵住了國有資產的出血口,國有企業退出了一般競爭性領域,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第二輪主要以國有經濟布局調整和企業戰略重組為代表,使國有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支柱性作用愈加明顯。十八大以來的新一輪國企改革,也將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法人治理結構)放在了重要位置。
對國有企業而言,沒有以完善的產權制度為核心的真正意義上規范公司治理機制的制度性安排,市場機制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就會大打折扣,企業的持續發展和提升競爭力的努力,也會大受影響。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私營企業,經營必須遵循市場化的原則。按照市場化原則進行管理經營的企業制度的核心是董事會制度建設。沒有董事會制度保障,企業的各項改革是很難深入的,也無法實現科學有效決策。所以,新一輪國企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國有企業如何在實踐發展中不斷完善現在企業制度呢?
首先,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不外乎提升對內管理水平,即:提升管理效率,通過股權激勵、引入戰略投資者、去行政化等方式不斷完善規范企業管理。就提高國企內部的管理效率來說,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是當仁不讓的首選。除了對管理層隊伍進行適當的股權激勵,吸引并留住管理人才,通過利益綁定激勵管理團隊為提高企業盈利水平而努力之外,對于員工實施股權激勵亦是改革的重要選項。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在談及國有企業改革時就指出,改革要把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更好地結合起來產生更高的效率。國企職工持股,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這將產生社會和諧紅利。
其次,任何管理制度的實施都離不開人,人力資源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和財富。“選人用人”應該成為國有企業戰略層級的重要問題,也是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問題。如果人的問題不能很好的解決、沒有形成良好的機制,就不可能把優秀的人才引進來留下來;如果不能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就不能給予團隊昂揚前進的動力和精神面貌,企業就很難長期、持續發展。國有企業也要從理解人、要認識人的邏輯角度來銜接適當的制度安排。否則,制度的安排、規則的制定,最后都會一紙空談,達不到制定的初衷和目標。人才薪酬和績效管理應該尊重市場規律,尊重人力資源的價值規律。高度競爭的市場,人才是流動的,通過市場流動機制激勵調動積極性,這樣才有利于競爭,也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孫悅供稿)